內部控制的原則和五大要素

2017-04-25 13:45 來源:網友分享
5381
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5項原則,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控制原則

內部控制原則是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的基本指針。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5項原則,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覆蓋企業及其所屬單位的各種業務和事項實現全過程、全員性控制,不存在內部控制空白點。

(二)重要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并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確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則的應用需要一定的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所處行業環境和經營特點,從業務事項的性質和涉及金額兩方面來考慮是否及如何實行重點控制。

(三)制衡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在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業務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兼顧運營效率。制衡性原則要求企業完成某項工作必須經過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崗位和環節;同時,還要求履行內部控制監督職責的機構或人員具有良好的獨立性。

(四)適應性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與企業經營規模、業務范圍、競爭狀況和風險水平等相適應,并隨著情況的變化加以調整。適應性原則要求企業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應當具有前瞻性,適時地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補救。

(五)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控制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以適當的成本實現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則要求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必須統籌考慮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之比。對成本效益原則的判斷需要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盡管某些控制會影響工作效率,但可能會避免整個企業面臨更大損失,此時仍應實施相應控制。

內部控制要素

借鑒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全美反欺詐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起人委員會,該委員會于1992年頒布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提出了五要素的觀點。COSO內部控制框架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唯一推薦使用的內部控制框架,同時《薩班斯法案》第404 條款的「最終細則」也明確表明 COSO內部控制框架可以作為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的標準。)報告框架,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的要素歸納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5大方面。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內部控制要素是哪五要素?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 對于控制測試。首先是要先了解內部控制。其次,如果擬信耐內部控制,則測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不信耐內部控制,則不管是針對重大錯報風險,還是特別風險的內部控制,都可以不測試,對吧?

    同學你好 對的 是這樣的

  • 內部控制要素間的關系

    企業背部控制要素是構成內部控制模式的各個方面,一般將內部控制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控五個要素,具體聯系如下: 1、風險評估 每個企業都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的不同風險,這些風險都必須加以評估。評估風險的先決條件,是制定目標。風險評估就是分析和辨認實現所定目標可能發生的風險。具體包括:目標、風險、環境變化后的管理等等。 2、控制活動 企業管理階層辯識風險,繼之應針對這種風險發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動,是確保管理階層的指令得以執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準、授權、驗證、調節、復核營業績效、保障資產安全及職務分工等。 控制活動在企業內的各個階層和職能之間都會出現,這主要包括:高層經理人員對企業績效進行分析、直接部門管理、對信息處理的控制 、實體控制、績效指標的比較、分工。 3、信息與溝通 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需按某種形式辨識、取得確切的信息,并進行溝通,以使員工能夠履行其責任。信息系統不僅處理企業內部所產生的信息,同時也處理與外部的事項、活動及環境等有關的信息。 企業所有員工必須從最高管理階層清楚地獲取承擔控制責任的信息,而且必須有向上級部門溝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對外界顧客、供應商、政府主管機關和股東等做有效的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統、溝通 4、內部監控 內部控制系統需要被監控。監控是由適當的人員,在適當及時的基礎下,評估控制的設計和運作情況的過程。監控活動由持續監控、個別評估所組成,其可確保企業內部控制能持續有效的運作。具體包括:持續的監控活動、個別評估、報告缺陷。 5、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提供企業紀律與架構,塑造企業文化,并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是所有其它內部控制組成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的因素具體包括:誠信的原則和道德價值觀、評定員工的能力、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責任的分配與授權、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五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 小企業內部控制原則是什么

    同學你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4%BC%81%E4%B8%9A%E5%86%85%E9%83%A8%E6%8E%A7%E5%88%B6%E8%A7%84%E8%8C%83%EF%BC%88%E8%AF%95%E8%A1%8C%EF%BC%89/21739404 你看下這個

  • 內部控制中內部環境要素內容是什么?

    你好!麻煩你稍等一下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