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

2017-04-26 14:47 來源:網友分享
2896
簡述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本文詳細的表述了關于哪些的基本原則。

企業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有關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

(二)全面性原則。內部控制在層次上應當涵蓋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在對象上應當覆蓋企業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在流程上應當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避免內部控制出現空白和漏洞。

(三)重要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兼顧全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針對重要業務與事項、高風險領域與環節采取更為嚴格的控制措施,確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四)有效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能夠為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企業全體員工應當自覺維護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建立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當能夠得到及時地糾正和處理。

(五)制衡性原則。企業的機構、崗位設置和權責分配應當科學合理并符合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確保不同部門、崗位之間權責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履行內部控制監督檢查職責的部門應當具有良好的獨立性。任何人不得擁有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權力。

(六)適應性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合理體現企業經營規模、業務范圍、業務特點、風險狀況以及所處具體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經營業務的調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斷改進和完善。

(七)成本效益原則。內部控制應當在保證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權衡成本與效益的關系,爭取以合理的成本實現更為有效的控制。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小企業內部控制原則是什么

    同學你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4%BC%81%E4%B8%9A%E5%86%85%E9%83%A8%E6%8E%A7%E5%88%B6%E8%A7%84%E8%8C%83%EF%BC%88%E8%AF%95%E8%A1%8C%EF%BC%89/21739404 你看下這個

  • 簡述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確認與計量的基本要求?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的含義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   判斷某一企業合并是否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應當把握以下要點:   (1)能夠對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實施最終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業集團的母公司。   (2)能夠對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實施最終控制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據合同或協議的約定,擁有最終決定參與合并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并從中獲取利益的投資者群體。   (3)實施控制的時間性要求,是指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較長時間內為最終控制方所控制。具體是指在企業合并之前(即合并日之前),參與合并各方在最終控制方的控制時間一般在1年以上(含1年),企業合并后所形成的報告主體在最終控制方的控制時間也應達到1年以上(含1年)。   (4)企業之間的合并是否屬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應綜合構成企業合并交易的各方面情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進行判斷。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以合并日應享有被合并方賬面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形成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合并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并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并對價賬面價值(或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   合并方在合并中確認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資產、負債僅限于被合并方賬面上原已確認的資產和負債,合并中不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從最終控制方的角度來看,其在企業合并發生前后能夠控制的凈資產價值量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合并中不產生新的資產,但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賬面原已確認的商譽應作為合并中取得的資產確認。

  • 簡述建立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您好,建立單位內部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下列四項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 簡述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方法

    同學你好 有字數要求嗎

  • 簡述我國目前內部控制不相容職業現狀

    內部控制方面存在著許多漏洞和不足,總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內部牽制的理念許多企業受企業規模和所有制形式的限制,管理方面的視野和境界相對較弱,對于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權責分配體系和內部牽制制度的認識不成熟,有的甚至不了解不相容職務的相關概念,許多企業管理人員更多的是憑借經驗工作,信任誰就讓誰干,沒有考慮到對員工進行監督和限制,更沒有考慮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管理。 (二)不相容職務設置不完善部分企業能夠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設置不相容職務,但設置的不規范、不完善。不相容職務一般包括: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稽核檢查、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等。有的企業會計崗位設置不當,業務交叉太多,會計人員兼職過多。有的企業不相容職務設置缺乏系統性,不能覆蓋各類資產和各種業務事項,管理效應也層層弱化。 (三)授權批準控制程序存在漏洞。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授權批準控制,應該明確各個部門和各個崗位辦理業務的權限范圍和相關的審批程序、責任等。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授權批準制度的控制主要體現在對審核批準的控制上,就是要求企業的各個崗位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復核和審查相關經濟事項或經濟業務的合規性、真實性以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決定。當前,我國的很多企業都存在著授權批準控制不健全的現象,例如:授權批準帶有較大的隨意性、授權批準的程序不夠完善等,這些都可能引發嚴重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四)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乏力現階段,國內很多企業雖然制定了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由于人員素質不高、管理層不夠重視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應有的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應有的控制作用。例如:有些企業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或者是滿足信息披露的要求,表面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并沒有在生產經營中落到實處。另外,很多企業的管理層把精力都放在了產品更新換代或者開拓市場上,將企業的內部控制擱置起來,只是在企業經營出現重大問題的時候,才想起實施內部控制。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