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2018-08-07 11:21 來源:網友分享
5438
相信各位學習會計的同學應該對遞延所得稅的概念并不陌生吧!它在會計問題中十分常見.那么關于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什么呢?具體應該怎么運用呢?請看下文小編為大家作出的具體解答.

關于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遞延所得稅是當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時間性差異時,為調整核算差異,可以帳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作為利潤總額列支,并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帳,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按這種核算方式,合營企業需設置"遞延所得稅"科目來進行核算,在時間差額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額也將為零.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應予說明的是,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

一是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關于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例如,某企業持有一項可供出售金額資產,成本為1000萬元,會計期末,其公允價值為1500萬元,如計稅基礎仍維持1000萬元不變,該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500萬元即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該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假設除該事項外,該企業不存在其他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且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存在期初余額.

會計期末在確認5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500萬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0萬

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25萬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

二是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并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并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上述文章關于關于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進行了解答,并舉例講解了其公式的運用.希望大家能夠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更多相關資訊盡在會計學堂.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