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假設的具體內容
會計假設即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為了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會計核算的范圍、內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會計假設,是人們在長期的會計實踐中逐步認識和總結形成的.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企業在組織會計核算時,應遵循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條指出:"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這是對會計主體假設的描述.
五項會計假設包括:
1、會計主體假設.
2、持續經營假設.
3、會計分期假設.
4、貨幣計量假設.
5、權責發生制假設.
會計核算原則有哪些?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指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清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謹慎性原則等.遵循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有助于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和報賬,并為相關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所需的會計信息的過程.
以上詳細介紹了會計假設的具體內容包括什么,也介紹了會計核算原則有哪些.會計假設的具體內容應該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會計核算的原則主要包括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清晰性原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