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和聯系

2020-08-05 09:05 來源:網友分享
4622
權益法和成本法主要是針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那么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和聯系?很多會計朋友不知道,下面會計學堂小編為你整理了相關資料,相信一定可以幫助到大家的.不知道的朋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馬上咨詢老師的哦!

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和聯系

一、適用范圍不同:

1.成本法適用的范圍(注意變化的部分)

(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舊準則不同)

(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適用的范圍

(1)共同控制;(2)重大影響.

兩種方法的比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資成本,受資企業的其他變動,投資企業一般不做調整.

權益法注重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只要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了,投資企業也隨之進行調整.

二、核算不同:

投資單位采用成本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受被投資單位盈虧和其他權益變動的影響.只有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相應的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受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影響.因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需要根據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進行調整的.只要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就要相應的進行調整.所以在被投資單位實現盈利的時候,所有者權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要調增,確認投資收益,發生虧損時,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減少了,所以要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應收股利.

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和聯系

成本法處置子公司合并的財務處理

答:1、將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借:長期股權投資;貸:投資收益

2、將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權益項目抵銷借:股本 資本公積 盈余公積 未分配利潤-年初;貸:長期股權投資

3、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收益的抵銷借:投資收益-未分配利潤-年初;貸:本年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年末.

數字不足,沒法計算其他項目.

不考慮內部毛利的情況下,原準則的合并未分配利潤與母公司未分配利潤應該是一致的,而新準則項下母公司與合并得未分配利潤就不一樣了,那么當年處置子公司時,編合并報表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年初用合并未分配利潤,年末用母公司未分配利潤不應存在勾稽不平的問題.

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和聯系一文會計學堂小編今天就講述到這里,相信大家通過小編的講解,知道了成本法和權益法適用范圍不同核算不同,相信大家的學習已經對這個知識點有了清晰的認識,如果還有相關的會計知識要了解都可以查看我們資訊欄目.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成本發和權益法的區別

    你說的是長期股權投資嗎,建議你看一下中級會計實務書籍具體了解

  •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能夠對被投資的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占股權的20%-50%)的長期股權投資。即企業對其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3)采用成本法時,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保持不變。投資單位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當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時不作賬務處理。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不管凈利潤是在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前還是接受投資后實現的。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4)采用權益法時,投資單位取得投資時應該將成本(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所享份額(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份額)進行比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賬面價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為初始賬面價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 權益法和成本法具體的區別在哪

    成本法的話,它是對于形成控制了這種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他的處理比較簡單,就是對方分紅的時候確認投資收益。

  • 長期股權投資中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

    區別一: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兩頭,權益法是中間。 長期股權投資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對“四無”企業,“四無”企業,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公允價值 不能可靠計量。這種情況一般是買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開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而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的,則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準則來處理。比如:一個企業在二級市場上買了點股票,當然不能按長期股權投資來處理了。   區別二:對投資收益的處理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 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成本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宣告或派發股利時   宣告時:   借:應收股利   貨:投資收益   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股利   權益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實現利潤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貨:投資收益   收到分紅時:   借:銀行存款   貨: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被投資單位分紅時,資金從公司流向了股東,即被投資公司的凈資產減少,而權益法的本質是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要反映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享有份額的價值,被投資企業凈資產減少,那企業享有的份額的價值相應地也減少,所以這里又要貸記一筆損益調整。)   合并報表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是以成本法為基礎,因為要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一般都是能夠實施控制的,這種情況下都是成本法。

  •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的區別2015

    一、適用范圍不同: 1.成本法適用的范圍(注意變化的部分) (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舊準則不同) (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適用的范圍 (1)共同控制;(2)重大影響。 兩種方法的比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資成本,受資企業的其他變動,投資企業一般不做調整。 權益法注重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只要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了,投資企業也隨之進行調整。 二、核算不同: 投資單位采用成本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受被投資單位盈虧和其他權益變動的影響。只有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相應的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受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影響。因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需要根據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進行調整的。只要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就要相應的進行調整。所以在被投資單位實現盈利的時候,所有者權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要調增,確認投資收益,發生虧損時,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減少了,所以要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應收股利。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