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化和費用化怎么判斷
01 研發支出的會計定義和處理
研發支出,顧名思義,是指研究所花費的錢.但對于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由于存在很大的主觀估計,一直是實務中的難點.因此,審計也就存在辨識、認定等困難.
在會計上,研發支出,主要核算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其中:研究過程稱為"研究階段";開發過程稱為"開發階段".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計入"費用化支出";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部分,計入"資本化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部分,也計入"費用化支出".
上述比較繞口,有關這方面定義和會計處理,《企業會計準則》展開的篇幅并不多.但就是短小精悍的文字,理解起來,背后的涵義,非常豐富.下文將對此展開.這里先介紹下資本化和費用化支出的不同意思:
資本化支出,指的是可以計入資產并按照受益年限進行攤銷的支出;它影響未來年度的利潤.
費用化支出,指的是需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它影響本年度利潤.
可見,資本化支出和費用化支出的判斷,對利潤存在一定影響.尤其是對于醫藥企業、高科技企業這類研發密集型公司,研發支出金額巨大,若會計處理不符合實際情況,則會對企業的利潤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扭虧為盈".
02 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區分
研發支出會計處理的難點在于,如何認定哪部分可以資本化,哪部分是需要費用化的.
準則規定: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計入"費用化支出";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部分,計入"資本化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部分,也計入"費用化支出".那這兩個階段如何區分呢?
研究階段:探索性,為進一步開發活動進行資料及相關方面的準備,已進行的研究活動將來是否會轉入開發、開發后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等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大于50%不確定).
開發階段:已完成研究階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
比如:某上市公司研發一種新藥,其在公司報告中明確指出:前期調研、研究、Ⅰ、Ⅱ期臨床試驗為研究階段.Ⅲ期臨床試驗開始,為開發階段.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區分點,是新藥研發"具體何時"具有成功上市的基本條件.
因此,開發階段和研究階段的正確判斷和處理,依賴于以下兩點:
1、對研究項目的專業理解.比如新藥研發,是一項投資較大、周期較長、風險較高、回報也較大的企業工作,一般分為五個階段:制定研究計劃和制備新化合物階段、藥物臨床前研究階段、藥物臨床研究階段、藥品的申報與審批階段和新藥監測階段.其中每個階段又分好幾個步驟.了解大概流程后,我們需要判斷,項目在哪個時點,具備研發成果的基本條件.比如藥品,一般在臨床研究階段后期,基本具備研發成果條件.
2、企業會計政策的一貫性.由于研究和開發階段區分存在一定主觀性,為防止企業隨意變更估計,對于相同或類似研發項目,需采取一致(不同項目一致、不同期間一致)的會計處理.特別是開發階段的起點判斷,不能隨意修改,若影響起點的決定因素發生改變,則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03 開發支出資本化條件
當我們判斷清楚研究和開發階段后,研究階段的支出,會計處理較為簡單,相關支出按照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歸集,期末轉入當期研發費用.
開發階段的支出,處理需分為兩種情況:
1、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需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企業能夠說明其開發無形資產的目的;
預計形成的無形資產在未來有經濟利益流入;(經濟利益流入)
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支出能可靠計量)
相關支出在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歸集,期末計入開發支出科目,無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結轉入無形資產,按照預計受益年限進行攤銷.
2、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相關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歸集,期末轉入當期研發費用.
難點在于符合資本化的五個條件.開發階段的支出不一定都能資本化,還需要滿足資本化的五個條件.這五個條件的內在邏輯是:
1、符合資產確認的條件(經濟利益流入、支出能可靠計量)
2、由于開發支出的特殊性,是否能結轉為無形資產,還需要用其他條件加以約束,客觀條件為:研究開發成功具有可行性;主觀條件為:企業有意圖、有能力完成該項研究.我們可以用反例來理解這三個條件:
開發中途,企業經營資金短缺,無法繼續開發,該項目只能終止,也就說明不能在未來帶來經濟利益;
開發中途,企業改變主營方向,不打算再繼續投入開發,因此該項目也終止,未來不能帶來經濟利益;
開發中途,項目受到監管限制,不能繼續開發,項目被迫終止,未來不能帶來經濟利益.
明白了嗎?這三個條件,其實是在說明,開發階段開始到開發成功,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這段時間中會有許多不確定性,影響最終的開發成果,如果最終很有可能開發失敗,那將之前的支出資本化,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明白這些后,這五個條件就了然于胸了.這對于我們在實務的判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04 審計重點
關于無形資產的審計,在之前的推文中已經展開.
有關研發支出的審計,較為分散.研究階段的支出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列示,詳細方法和費用審計類似,詳見之前的推文.
開發階段的支出,主要在開發科目列示.下述對此具體展開:
1、獲取或編制明細表;本期增減變動表,復核加計是否正確,期初數和審定數、期末數和報表數是否相符;
2、檢查研發支出增加,獲取研究項目立項資料、項目開發檔案,有關董事會決議、檢查具體研發支出是否和研發項目直接相關,比如人工、折舊等;
3、獲取公司有關研究項目的內部控制制度(研發屬于經常活動的公司),以穿行測試判斷內控是否有效,以控制測試判斷內控是否一貫有效;
4、獲取公司有關研發階段和開發階段確定的具體會計政策,核實公司是否對每一項研究歸集的支出,按照該政策標準進行會計處理,并保持其一貫性;必要時利用專家的幫助;
5、檢查研發支出減少,結轉無形資產的,結合無形資產審計,檢查研發支出結轉無形資產時點、金額是否正確,關注是否存在推遲研發支出結轉無形資產時間、少計攤銷的情況;其他減少的,檢查入賬依據是否齊全,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6、檢查開發支出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是否需要計提減值準備;
7、截止測試:從資產負債表日后銀行對賬單或付款憑證中選取樣本測試,關注發票日期和支付日期,檢查開發支出是否記入正確期間;
8、根據評估的風險因素,相應增加其他審計程序.
上述審計程序,相比之前推出的菜鳥系列,存在一定難度,主要在于實務的積累,以及將專業應用實務的能力、熟練情況.不過我始終覺得,學習和理解這些概念、意義和方法,是處理好實務的重要基礎.
05 案例分析
理論理解較為枯燥,我們引入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分析一:
企業本期營業收入10億元,凈利潤3億元,期末開發支出余額3.5億元,主要為藥品研發支出.公司按照項目對研發支出進行歸集,研發支出中主要包括人員工資2.2億元、材料領用0.7億元、設備折舊0.6億元.
分析:該企業期末開發支出余額較大,費用化處理,利潤為虧損0.5億元,資本化處理,利潤為3億元,前后相差非常大,因此需作為高風險領域,審計重點.首先需判斷開發階段的區分,是否符合公司會計政策.其次,檢查開發支出的具體項目,經檢查,人員中部分為車間工人,公司將其計入研發支出不合理,需調整.類似這種情況,要作為重點來審計.
案例分析二:
公司本期研發一項游戲軟件,期末研發支出2億元.但由于行業監管日趨嚴格,該游戲軟件很有可能未來無法順利上線,即無法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公司仍作為開發支出2億元列示.
分析:若之前確認為資本化支出,后因狀況改變,企業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其一:將開發支出結轉至本期費用,不再資本化;其二:將開發支出計提一定比例減值準備.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有合理依據,關鍵點在于企業對于該游戲開發的具體打算.如果企業仍打算將該游戲開發完成,但該游戲可能為企業帶來很少的經濟利益,那按照資產減值準則計提減值更為合理;若由于之前判斷錯誤,實際該游戲無法上線,企業也不打算再繼續研發,可全額計入當期費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06 總 結
資本化和費用化,涉及許多主觀判斷,因此在實務中,經常被作為企業"操縱利潤"的方式之一.由于審計人員對于開發項目的不了解(專業限制),企業人員一糊弄,可能就認可企業的做法.
但對于達到重要性水平,并被評為高風險領域的開發支出,項目組包括項目合伙人,都必須重視研發支出的審計,這點在實務中經常被忽視.
企業不能"明目張膽"操縱會計政策,如果判斷失誤,資本化支出也將是一枚定期炸彈,在未來期間引爆后,必然會對審計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大家務必重視該部分內容的審計.
資本化和費用化的區別是什么
1、一般情況下,凡支出的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計入費用賬戶,作為當期損益列入損益表;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應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資產賬戶,作為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
2、資本化,是將相關支出計入資產成本的.如建造工程借入專門借款的利息資本化:
借:在建工程
貸:應付利息 /銀行存款
3、費用化,是相關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期間費用,不予資本化.如普通借款財務費用: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利息/銀行存款
4、通常提到的資本化與費用化,大多是指借款費用和研發費用等
資本化和費用化怎么判斷的問題會計學堂小編從研發支出的會計定義和處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區分、開發支出資本化條件以及案例分析為大家做了詳細解答,如果大家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第一時間和小編聯系溝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