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準則與國內會計的區別

2017-09-29 10:58 來源:網友分享
8556
國際會計準則是2003年頒布的,但是呢?很多人發現國際會計準則和國內會計準則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下面會計學堂小編為大家總結整理兩者的區別,希望能幫助大家!

國際會計準則與國內會計的區別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實施的具體會計準則有項,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從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頒布了41項國際會計準則,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有31項.通過具體的對比與觀察,我們發現,中國已經發布的各個具體準則與國際準則之間,都存在著普遍的、明顯的差異,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總體上,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鑒于具體準則的對比分析篇幅較長,本文著重對總體差異進行如下分析.

1.會計準則的結構層次不同

我國會計準則結構由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構成,并將類似于概念框架的內容歸入了基本準則中,而國際會計準則卻不存在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之分.同時;國際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明確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國際會計準則,因此不對任何特定的計量和列報問題確立標準,本框架的任何內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國際會計準則."而我國卻將基本準則列入會計準則的范圍之內,不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質,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對準則在制定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2.會計準則的涵蓋范圍不同

我國會計準則的具體準則是從1997年才開始陸續出臺的,由于起步較晚,且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改革風險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會計準則難以出臺.在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就出臺了三十多項具體準則的征求意見稿,但到目前為止,正式出臺的具體準則也只16個.即使從目前已出臺的具體準則來看,其涉及范圍仍然較小,僅僅是一些較為常見的經濟業務,而且規定得不夠詳細,可操作性較差,對一些新問題未能涉及,例如投資性房地產、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國際會計準則最早頒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41項會計準則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經濟業務,具有明顯的市場經濟特征.

國際會計準則與國內會計的區別

3.會計準則的側重對象不同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范的重點在于利潤表,以收入、利潤的恰當合理的配比為先,屬于利潤表觀,而國際會計準則規范的重點則在于資產負債表,以資產、負債的準確計量為先,屬于資產負債表觀.以開辦費為例,我國會計準則規定開辦費應遞延至企業開始經營之時計入費用,發生時先計入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因為關注利潤表,就會把根據配比原則將與未來期間收入相聯系的費用先作為資產類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但國際會計準則規定,開辦費發生時直接計入費用,因為它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不符合資產的定義.又如,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的基準處理方法是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備選方法是記入當期凈損益;而我國準則則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規定的基準處理方法,即將累計影響數調整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間會計政策變更的影響數不應由當年承擔,因而不應包括在當年的凈利潤中.

4.會計準則的計量模式不同

財務會計的核心問題是計量問題,我國會計準則的核心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絕大多數情況下禁止使用公允價值;而國際會計準則的核心計量屬性是公允價值,以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以固定資產的計量基礎為例,我國準則規定一般采用歷史成本,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或歷史成本.又如在非貨幣性交易中,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確認利得或損失;而國際會計準則規定以公允價值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確認利得或損失.

國際會計準則與國內會計的區別有哪些?上文會計學堂小編從結構層次,涵蓋范圍,側重對象,計量模式四個方面給兩者做了對比,具體內容請看上文,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會計學堂的更新!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問題
  •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區別是什么

    ? 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對會計報告的披露要求、計量和報告的會計政策、記賬方法、科目結構和科目表達。中國會計準則更加強調符合會計準則的原則,并強調企業社會責任,例如重視社會捐贈等,而國際會計準則更加強調企業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此外,中國會計準則還要求企業必須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而國際會計準則不要求企業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

  •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區別和聯系

    您好,好的,區別和聯系如下 IAS代表國際會計準則,而IFRS是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AS標準在1973年至2001年間發布,而IFRS標準則從2001年起發布。IAS標準是由IASC發布的,而IFRS則是由IASB發布的,IASB繼承了IASC。如果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原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原則相矛盾,則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原則為優先,這將導致國際會計準則的原則被放棄。

  • 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有什么區別

    (一)在內容上,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還存在差別:   1.中國目前還缺少一個概念框架。國際會計準則和大多數發國家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均有一個概念框架作為參照,以起到指導作用。但中國還沒有這樣一個概念框架。其結果是,中國沒有采用一套系統一致的方法去發展會計準則,而采用了將中外會計準則的個別差異分項處理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   2.中國尚未對許多會計問題發布具體準則,如企業合并、合并報表、職工福利義務、金融工具、所得稅、政府補貼、資產減值,等等。   3.中國準則對某些重要會計信息的披露尚無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終止經營的部門、每股收益(包括攤薄)的計算方法、分部報告,等等。   4.在中國已有準則或制度加以規范的一些會計業務問題上,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也還存在一定的差別,如商品銷售和提供勞務收入的計量、債務準備的計量、最佳估計數的確定方法、債務準備的適用范圍、追加的資產建造、利潤分配方案、債務重組,等等。   (二)在形式上,中國準則同國際會計準則有重要差別。中國的準則正式條文都比較簡略,而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的正文比較詳盡;國外的會計準則均具備幾個不同的層次,準則下面還有準則解釋、技術公告等層次,而中國的會計準則沒有這樣的層次。   (三)在制定機制上,中國準則同國際會計準則有重要差別。中國準則由財政部會計司負責制定,會計準則委員會只是一個咨詢機構,準則制定過程中的調研和征求意見范圍較為有限

  • 國際會計準則和中國會計準則 關于銷售收入確認的區別差異差異如何調整

    您好,按會計政策不同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對收入進行調整

  • 美國會計準則和中國會計準則有啥主要區別啊

    (一)會計要素 從中可以看出,US更注重提供“所有者收入”和“收入”的比較。另外,較中國,還有三個概念:綜合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利得(gain)、損失(Loss)。 在此,詳細談一下gain/loss. 利得和損失其實在我國的過去的準則中主要就是兩項:營業外收入/支出和投資收益。Gain 和Loss可以進 Income Statement ,也可以進Balance Sheet.如果是realized,通常進Income Statement,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損失;如果是unrealized,一般就進Balance Sheet,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資本公積)、外幣報表折算差額等。 (二)計量屬性 PRC GAAP: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 US GAAP:為在概念框架中明確,但又專門的公允價值準則。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