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節約成本,財務應該要求各部門怎么配合?
小桔子
于2021-03-22 08:29 發布 ??2840次瀏覽
- 送心意
萱萱老師
職稱: 中級會計師
2021-03-22 08:30
在生產型企業中,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是重要的利潤保障。財務部門如何指導生產環節降低成本,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財務部門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項財務管理工具,幫助生產環節降低成本,從而充分體現財務管理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價值。很多公司發現傳統的財務系統已經很難支撐公司的精益化業務管理,為了更好地描述精益化活動過程,使財務信息更準確地反映公司的真實業務情況,財務部門必須在財務預算、成本管理、財務流程等方面,把精益管理思想與財務管理的思想相結合。在精益化的財務預算、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等“降本魔術”作用下,財務部門即可以從傳統的職能部門(成本中心)轉化成利潤中心。
降本要素
精益預算、會計核算和有價值的財務分析,是降低生產環節成本的幾個要素。結合在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做法,筆者詳細介紹這些要素的實踐過程如下:
財務要協同生產部門、設計部門,實施精益化預算,建立標準,并有效進行成本規劃。“精益化”的財務預算要求預算管理工作做細,盡量對每一崗位、每一業務環節的具體成本費用支出均建立一套相應目標成本考核標準,要結合各部門的特點將各項成本分門別類細化到最末端。成本規劃是指對新產品目標成本的控制。成本規劃工作要貫穿產品規劃的全過程,大體上要遵循以下程序:一是確定新產品開發任務的同時規定新產品開發的成本;二是目標成本按照產品結構分解落實到產品的各個總成本和零件上;三是產品開發的每個階段對目標成本實際達到的水平進行預測和對比分析;四是根據分析對比發現問題;通過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方法,保證不突破目標成本。
財務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另一領域是要建立精益成本核算體系,在會計科目中設置詳細具體的核算科目,并準確核算。總體思路是產品總成本=生產純成本+管理不善成本。生產純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間接費用分攤(生產純成本是按標準成本計算的);管理不善成本=質量損失成本+效率成本+風險損失成本+資金占用成本+非增值作業成本+其他浪費。
因此,我們應將會計科目體系修改完善,增設質量損失成本、效率成本、風險損失成本、資金占用成本、非增值作業成本、其他浪費成本等科目,在各科目下根據需要設立二級明細科目。如在質量損失成本下設置質量預防成本、質量鑒定成本、質量內部故障成本、質量外部故障成本。各成本的核算范圍如下:
質量損失成本:產品雜質、變形、缺料、掉漆、破裂等;
效率損失成本:待機、停機、無效運輸





萱萱老師 解答
2021-03-22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