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應計制程序是模糊而難以確實的
學堂用戶vyp552
于2022-05-19 09:49 發布 ??533次瀏覽
- 送心意
王雁鳴老師
職稱: 中級會計師
2022-05-19 10:05
同學你好,因為應計制是預提或者攤銷,屬于會計人員根據權責發生制來人為判斷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大多是預估金額,所以是模糊而難以確實的。
應計制會計中預提、攤銷、會計職業判斷等容易進行盈余管理,應計制會計被認為是盈余管理的工具而備受指責。盈余管理和應計制會計的關系一直是含糊的。我們須對二者有清醒認識。 一 應計制會計下會計職業判斷的意義應計制會計要求企業發生的經濟交易和會計事項,按產生的財務結果在不同期間加以記錄,以權責發生為標準。為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業績,應計制會計采用預提、待攤、遞延和分配等方法,運用會計職業判斷,將各期的收入與費用、收益與損失配比。 應計制會計能較好反映經濟業務,在會計領域的地位不可動搖。 會計信息系統的不確定性,要求一定程度的會計職業判斷會計信息是在假設條件下產生,從確認、計量、記錄劍報告每一環節都包含一定的不確定性。由于無法確知客觀事件發生的概率, 只能進行主觀地判斷經濟業務何時進入賬務系統。 會計職業判斷具有會計準則無法替代的作用會計域中存在的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的原因在于會計規則的制定者將自生自發的會計域秩序轉變為會計規則過程中存在偏差,是知識的相對性和人的有限認知性所造成。 會計職業判斷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企業的會計信息具備相關性和可靠性,才會對決策者有用,這就需要運用會計職業判斷,向報表的外部使用者傳遞企業的內部信息。 會計職業判斷有助于企業理財目標的實現公司制下企業理財目標是股東價值最大化。會計人員運用會計職業判斷,要與股東目標一致。企業理財要進行稅收籌劃,也離不開會計職業判斷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二 應計制會計與盈余管理的關系應計制會計下,會計人員通過會計職業判斷報告盈余信息。 實務界人士普遍認為盈余管理盛行的根源是應計制會計下有太多職業判斷空間。要杜絕盈余管理, 須減少主觀性,提出用收付實現制取代權責發生制。在西方,盈余管理是辨證的概念。它發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構建 經濟交易變更財務報告時, 誤導以公司業績為基礎的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或影響以會計報告數據為基礎的契約。盈余管理主要有通過操控應計項目和變更會計政策兩種, 前者靈活性較大。而后者須在財務報告附注中披露,這樣易被察覺。同時一貫的會計原則也對會計政策的經常變動進行限制。西方研究表明操控應計項目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個別年份的凈收益調整主要是通過操控應計項目的方式實現;變更會計政策是一項長期的盈余管理方式。




